【全国示范的云南实践③】红河擦亮“国门文化形象”靓丽名片

2021-09-03 10:41:03 |来源:云南网

  编者按: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公布了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名单,全国27个市(区、州)、47个项目入选。其中,云南省一地两项目榜上有名。昆明市入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国门文化形象”工程项目、昭通市深度贫困地区基层文化能人培养项目入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日前,云南网深度报道小组对喜提“国字号”荣誉的这一地两项目进行了深入采访,推出系列报道“全国示范的云南实践”,陆续刊发《昆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走在省会城市前列》《昭通培训基层能人把文化“种”到乡村》《红河擦亮“国门文化形象”靓丽名片》等三篇重磅稿件。今天推出第三篇《全国示范的云南实践③红河擦亮“国门文化形象”靓丽名片》,敬请关注。

 

 

 

  红河奔腾浪涌,每一朵浪花都在诉说中越两国的友好情谊。口岸日益繁荣,每一次往来都孕育着河口与老街的美好生活。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公布了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名单,在入选的47个项目当中,云南占两席,其一便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国门文化形象”工程项目。

  喜提“国字号”荣誉的“国门文化形象”工程项目位于河口瑶族自治县。项目启动以来,河口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快速完善,边境文化活动日益活跃,边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与邻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不断深化,探索出了文化睦邻的新途径。此次获得殊荣,是红河州不断擦亮“国门文化形象”口岸这张靓丽名片的生动实践。

  自“国门文化形象”工程启动以来,河口县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为目标,着力补齐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短板,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书写了一张有温度、有力度、有厚度的惠民答卷,群众满意度高达98%。

  河口县通过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目前,全县共有县级图书馆1个、县级文化馆1个、县级博物馆1个、起义纪念馆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0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8个,公共文化服务设置率达100%。瑶族盘王广场、口岸森林公园、滨河路文化长廊等公共文化设施,已成为群众开展娱乐活动的主要场地。

 

充满边境特色的河口口岸。 云南网通讯员 马熙腾 摄

  资金投入产出更高效,激发了社会投资活力。记者了解到,随着“国门文化形象”工程项目深入推进,河口县“文化三馆”已实现免费开放,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落实率100%。“国门文化形象”工程实施以来,带动县级整合投入各类建设资金约17亿元。政策鼓励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助力,吸引企业对文化和旅游融合重大项目投入资金58亿元。

  基层文化队伍持续壮大,传承传统文化。河口县每年举办群众文艺队业务培训班,各瑶族村寨举办瑶族传统文化培训,内容包括瑶族传统歌谣、民歌、对歌礼仪、认读瑶族古籍经书等。目前,已培养122支城乡群众文艺队,多次代表河口参加中越文化交流活动。同时,发掘推广乡土人才,保护传承非遗人才,授予“口岸文化名家”称号5人,认定各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143人。

中越边境苗族“花山节”。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河口县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推进文化活动常态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河口县依托瑶族“盘王节”、苗族“花山节”、傣族“姑娘节”、布依族“牛王节”等传统民族节日,将活动与美食体验、产品展销、民族文化展示、文艺表演等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中越边境民族文化艺术节,打造了中越春节联欢晚会、中越中秋诗歌朗诵会、“两国一赛道”自行车赛和马拉松赛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目前,常年活跃在城区滨河路文化长廊的群众文艺队有19支,与越南群众文艺队形成了长期性群众文化交流平台,每年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10余场。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成为了中越边境群众友谊交流的重要桥梁。

  近年来,河口县以实施“国门文化形象工程”为抓手,充分发挥文化稳边、固边、兴边和文化睦邻、安邻、和邻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强中国文化在相邻国家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努力为边境县文化睦邻探索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文化睦邻机制逐渐形成,边境环境愈发稳固和谐。河口县与老街市自2006年结为“国际友好城市”。围绕“两国一城”发展理念,双边连续举行4次会谈,促进在设施互通、经贸共赢、文化相融、民心相通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

河口口岸。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河口县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据河口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周学兵介绍,自2001年起,河口县与老街市就建立了每年轮流定期举行党政会谈制度,同年起开始举办中越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已连续举办了20届。

 

中国(云南)自贸区红河片区。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河口县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在此基础上,双边密切宣传与文化工作的交流合作,2016起轮流召开中(河口)越(老街)宣传文化工作会谈,目前已连续会谈了4次。每年对上次会谈以来双边合作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商议来年加强文体旅游、新闻媒体交流与合作等工作的具体措施和事项。

  文化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近年来,河口县以实施“国门文化形象”工程建设为契机,着力打造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强化双边文化的交流互鉴,极大地促进双边互信、加深友谊。

2019年第三届中越“跨国春晚”现场。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河口县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通过精心打造“中(河口)越(老街)跨国春晚”文化品牌,搭建了河口县与老街市的文化交流新平台。2017年开始,两地轮流举办跨国春节联欢晚会,着重突出双边友谊及两国文化交流交融,传播中越文化,讲好中越故事。

  以盘王节、花山节、牛王节等民族节日为契机,增进双边少数民族文化交流,有力促进两国边境地区民族和谐稳定。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河口县瑶山乡的盘王广场都会迎来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盘王节。在这个有着1700年历史的节日,一河之隔的海外瑶族华人以及国际友人也会赶来庆佳节。节日上,中越瑶族同胞参演人次可达100余人,能吸引中越边境人民群众及全国各地瑶族同胞上万人次。

2017年首届“中越自行车赛”现场。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河口县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每年定期举办河口“口岸杯”羽毛球邀请赛、中越“两国一赛道”国际自行车赛,打造了中越文化活动的知名品牌。自行车赛期间,多国选手同台竞技,为中越边民送上了一场场高水准的体育赛事。

  2019年,首届“红河的月亮”——中越中秋诗歌朗诵晚会举办,以中越两国传统节日为契机,共同传唱展演中越两国经典诗歌,充分发挥了文化在睦邻、安邻和民心相通方面推动促进作用。

中秋月正圆,中越举行诗歌朗诵会。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河口县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将中越活动融入全年世界性活动日,每年举行“世界卫生日”“国际禁毒日”“国际防艾日”“国际三八”节等文艺活动,实现中越双方定期文艺交流汇演,突出活动交流主题,共享发展成果。河口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每年举行文化交流汇演活动30余场。

  强化经典图书互赠,促进文化资源互补和优秀文化的互鉴。中越图书交流活动已举行11届,每年定期交流联欢2次;河口县民族图书馆向越南老街市图书馆赠送包括中国文学、历史、哲学和旅游等方面知识类的图书共计1100余册。

 

中越图书交流活动。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河口县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边境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一方面,增强了双方文化交流,增进了两地边民的友谊;另一方面,通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推进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和提升群众文化权益。”周学兵说。

  在“国门文化形象”工程如火如荼地建设过程中,双边缔结边境友好村寨,夯实构建睦邻友好的民间基础。通过共建文明和谐环境、促进边境稳定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惠及双方边民,实现了边境地区文化、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繁荣。

  在河口县与老街市结为“国际友好城市”的基础上,全县各边境3乡镇(农场)部分村寨与越南相邻村寨缔结边境友好村寨。其中,桥头老卡村与越南花龙乡罗锅井村、桥头包茅寨村与越南猛康镇老寨村、河口县蚂蝗堡农场田房队居民小组与越南曼楼乡那罗村4组、河口县南溪镇龙堡村三坪坝小组与越南猛康县曼楼乡谷方村在三坪坝小组签订了边境友好村寨协议。

中越友好村寨举行文艺交流活动。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河口县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河口县与老街市每年轮流主办友好村结义座谈会暨边境友好村寨文化交流活动,总结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共谋双边未来发展。


中越友好村寨举行结义座谈会。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河口县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以河口县龙堡村三坪坝小组为例,自2013年8月该小组与越南谷方村结为友好村寨以来,双边村民一直秉承结义宗旨,发扬睦邻友好精神,拓宽交流合作渠道。南溪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每逢传统节日,两地会共同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日常生产生活中,双方互通有无、互帮互助;在维护边境和谐稳定上,共同打击走私、打击犯罪、维护界碑界线,对于巩固睦邻友好、推动共同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下,双边边民长期积淀的友好关系为有效防控疫情发挥了积极作用。

河口桥头乡文艺队赴越南花龙参加苗族“花山节”文化交流。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河口县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国门文化形象”工程成为国家级示范项目,对于河口县及红河州其他县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都具有示范意义。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为文介绍:“红河州3个边境县均与越南接壤,河口县‘国门文化形象’工程入选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为金平和绿春两个边境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样板。”

 

 

  接下来,河口县将借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东风,把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国门文化形象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及覆盖面,全面均衡地抓好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使边境地区文化基础设施条件有根本性改善。同时,在打造文化品牌、补齐文化人才短板、搭建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方面加大实践探索力度,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助力河口打造沿边开放示范区。

云南边境线上独有的“两国一城”风景。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短评

  “国门名片”让城市特色更加鲜明

  作者:李泽琪

  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对自我形象的认知与他者认知形象的总和,某种程度上能够体现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城市形象要依赖自身特色搭建,而自身特色要从文化坐标上寻找。归根结底,城市名片就得挖掘城市独有的文化魅力,红河州“国门文化形象”工程项目能够喜提“国字号”荣誉,也暗含了城市宣传的密钥。

   “国门文化形象”工程自2018年启动以来,河口县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壮大基层文化人才队伍,使边境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国门名片”不仅能凸显“国门城市”加强双边文化交流的效应,也为其他边境县市的城市形象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相关新闻

  【全国示范的云南实践①】昆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走在省会城市前列

  【全国示范的云南实践②】昭通培训基层能人把文化“种”到乡村

  

  云南网深度报道小组

  策划:刘红 李向雄

  统筹:杨之辉 自然 普腾中木

  记者:牟燕红 毕芃 杨吉娟 李星佺 赵岗

  编辑:范春艳 乐诚弘韵

  海报设计:刘韬

  视频:中共河口县委、河口县人民政府

  特别鸣谢: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 河口县文化和旅游局

[责任编辑: 郭云旗]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